2025-10-20 1009
此次指南中新增了“申请注意事项”一节,明确指出:
即便申请学校为“适正校”,部分材料虽非强制提交,但仍需由学校从申请人处取得并进行内部审查。
若入管认为有必要,也可能要求补交以下原件:
1. 经费支付能力与理由相关文件
包括经费支付书、在职证明、收入证明、存款证明等。
2. 日语能力证明文件
须提供150小时以上日语学习证明,或日语考试成绩(JLPT、BJT、J.TEST、NAT等)。
换句话说,未来适正校也不再享有完全的简化特权。入管希望通过更全面的资料审查,确认申请人具备真实且合理的留学目的与经济基础。
2026年日本留学交流群
扫码加入~
另一项变化是:提交追加材料的截止日期由以往的“两周”延长至“两个月”。虽然表面上看似更宽松,但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入管将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细致审核,必要时可反复要求追加资料。对申请人而言,准备阶段需更加充分、严谨。
此次修订还明确了针对不同教育机构的日语能力要求,标准显著提升。
1. 报考大学、大学院或高中
需具备600小时以上日语学习证明,或以下任一成绩:JLPT N2以上/BJT 400分以上/EJU日语200分以上(仅承认此三类考试)
2. 报考专门学校
须在“告示校”日本语学校接受1年以上正规教育,或满足与大学入学相同的日语能力标准。
3. 报考日本语教育机构或大学别科
须提交A1水平的日语能力证明(相当于JLPT N5或150小时学习证明),虽规定高等教育毕业者可免提交,但仍有被追加要求的先例,建议申请时保持谨慎。
此外,仅国费留学生且修读外语课程比例超过半数的“适正校大学”,方可免除日语能力要求。显然,这一豁免范围相当有限。
综合来看,自2026年4月生起,无论申请语言学校、专门学校,还是大学、大学院,经费支付能力与日语能力都将成为入管重点审查项目。
即便是拥有“Class 1 适正校”称号的学校,也无法再完全依赖该身份作为“免死金牌”,因为如今几乎所有学校都具备此称号,真正的差异将回归到学生自身条件与材料真实性。
未来的签证申请,将更强调“留学目的的正当性”“学习计划的可行性”“经费来源的合理性”三大核心。
对申请者与中介机构而言,这意味着:每一份材料都必须真实、详尽且逻辑自洽,否则即便形式上“合格”,也可能在入管的深度审查中被退件或要求补件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,如果你有关于日本留学申请相关的问题,欢迎添加下方微信详细咨询~
扫描二维码咨询
日语学习/日本留学/日本工作